江西院在新疆:点亮能源之光,共筑发展新篇 | |||
| |||
在祖国广袤的大地上,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以其独特的资源优势和战略地位,成为了经济发展和能源建设的重要阵地。 近年来,江西院积极响应国家战略,充分发挥技术引领优势,依托在能源电力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在新疆这片土地上留下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项目成果,深耕沙戈荒大基地建设、防沙治沙工程等领域,源源不断为新疆地区能源转型与经济发展注入绿色动能。 若羌县10万千瓦光热(储能)+90万千瓦光伏示范项目 近日,由江西院自主设计开发并参与工程总承包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若羌县10万千瓦光热(储能)+90万千瓦光伏示范项目(以下简称“若羌光热项目”)吸热塔塔顶第一段钢结构顺利就位,高、低温熔盐罐完成主体安装封顶,实现多个重要里程碑节点。 若羌光热项目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若羌县铁木里克乡,地处羌塘高原,海拔高达3200米,是全疆海拔最高的塔式熔盐光热项目,采用塔式聚光集热发电技术路线,配置储热容1988兆瓦时,等效储热时8小时。 为保障项目高质量履约,江西院第一时间组建党员先锋队及技术攻关小组,专注于研究新结构形式和技术难点,按比例搭建吸热塔模型,联合高校多次进行精密的风洞试验,保障吸热塔抗风、抗震、消能减振能力,当前,已取得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 该项目建成后,平均年发电量约19.6亿千瓦时,每年可减少使用约69万吨标准煤,减排188万吨二氧化碳、12.22万吨废水。 若羌光热项目将成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若羌县域重要的支撑性电源,能有效改善和稳定该区域网架结构,对加快推动若羌县早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优势资源转换、促进能源结构调整等具有重大意义。将为若羌县能源产业规模化、基地化发展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为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哈密-重庆±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 2025年6月,江西院参建的哈密-重庆±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正式投产送电,获央视等多家媒体报道。 该工程是我国首个投产送电的沙戈荒新能源基地外送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也是西南地区首个特高压直流受入工程。对于推动新疆地区能源资源的开发与外送,促进清洁能源大范围优化配置,协同构建重庆多元化电力保障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是贯彻国家可再生能源发展政策的具体体现。 项目自2023年8月开工建设,采用最新的±800千伏额定电压、800万千瓦额定容量的“双八百”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输电距离约2260公里。 据新疆日报报道,工程将直接或间接带动相关产业投资约1000亿元,拉动哈密GDP增长25亿元,带动就业超4万人。新疆哈密已依托工程培育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拉动输变电装备产值增长200亿元。 工程投产后,每年可将360亿千瓦时以上的电量从新疆源源不断地输送到重庆负荷中心,显著增强重庆能源电力保障能力,将有效助力新疆打造成为全国重要的新能源基地,对于疆渝两地经济增长和区域协调发展,以及服务西部大开发、助力乡村振兴、增进人民福祉具有重要作用。 新疆石玛兵地融合5吉瓦光伏基地项目 2023年6月6日,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在内蒙古巴彦淖尔召开。会议强调,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打一场“三北”工程攻坚战,把“三北”工程建设成为功能完备、牢不可破的北疆绿色长城、生态安全屏障。 新疆石玛兵地融合5吉瓦光伏基地项目是新疆首个兵地融合光伏防沙治沙项目,项目首期为3吉瓦。其中江西院负责总承包的天富国华玛纳斯0.3吉瓦光伏项目,已于今年5月底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 该项目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打造“兵团-地方”两地政府、“兵企-央企”优势互补、共赢发展的兵地融合示范项目,是“乌-昌-石”区域重点发展的新能源项目之一。 该项目立足玛纳斯县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和广袤的荒漠化土地,将光伏发电与沙漠治理深度融合,有效降低碳排放,改善生态环境,实现资源优势向发展优势的高效转化。预计每年可提供约4.79亿千瓦时清洁电能,节约标准煤约14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37万吨,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及社会效益。 | |||
【打印】 【关闭】 |